讓創意留下質感痕跡:設計師不可錯過的金屬蝕刻工藝指南

讓創意留下質感痕跡:設計師不可錯過的金屬蝕刻工藝指南

當您構思一件獨具風格的文創商品或禮贈品,金屬往往是最能承載質感與意義的素材。它的自然光澤與耐久特性,為設計增添精緻度與收藏價值。更令人著迷的是,金屬能搭配多樣工藝,實現豐富的視覺與觸覺效果。

 

其中,蝕刻製程將為您的產品實現美感與精緻度,且不管是多樣少量或大量生產都具有成本效益。這對於剛起步的創作者或已有通路的品牌都是彈性又可靠的選擇。

什麼是蝕刻?

蝕刻是透過化學溶液腐蝕金屬表面,形成凹槽與穿孔等細節紋理的工藝。常用於工業零件、濾網、工藝徽章、書籤與各類金屬飾品上,是設計與機能兼備的選擇。

為什麼選擇蝕刻?

1.與印刷相比,蝕刻工藝可呈現凹凸線條與局部貫穿效果,打造更具立體感與觸覺層次。

2.相較於雷射雕刻,刻凹的乾淨均勻不會有雷射雕刻的燒灼感。

3.蝕刻可以達到較廣深度,從極淺 0.02mm 到深刻 0.5mm 皆可製作。但需留意:蝕刻越深,凹線會變粗、凸線會變細,因此我們將依設計精細度與搭配工法,協助您選擇最合適的深度。

半刻設計有規範

– 最細凹線建議≥0.1mm,才能有效蝕刻成型。

– 最細凸線建議≥0.15mm,才有良好視覺辨識度。

-蝕刻越深,凹線會變粗、凸線會變細,因此不同深度需求的產品,凹凸線的規範亦會隨之變化。

想了解您不同深度下線條規範,歡迎聯繫我們。

淺刻與深刻(不入色)

淺刻與深刻(有入色)

字體設計小技巧

-字高<5 mm時,建議使用字體線條粗細一致(如:微軟正黑體、Arial)。

-文字於確認後須將文字轉曲線,避免轉檔時被其他字體取代。

鏤空/貫穿規範(依板材厚度分類)

蝕刻也以不開模方式達到貫穿外型或孔洞,孔洞尺寸及骨架粗細與板材厚度有密切關聯,請參考如下。

板材厚度 鏤空/孔洞要求 骨架建議寬度 適合應用
0.5mm 以下 鏤空區塊 ≥ 板厚 + 0.2~0.3 mm ≥ 0.2 mm 適用於精細度高(工藝品)、或有組裝結構的產品(工業零件、小型組件)
0.5mm 以上 鏤空區塊 ≥ 板厚 + 0.2~0.3 mm ≥ 0.4 mm 適用於視覺型設計為主、對尺寸公差要求不高的物件

若孔洞間骨架太細,或板材厚但鏤空區太小,容易無法有效穿透或斷裂變形,請於設計階段特別留意這些比例關係。

設計重點整理

-蝕刻深度越深越好,需根據線寬、是否入色與材質選擇最佳方案。

-多色要入色必須用金屬凸邊隔開。

-鏤空區域尺寸必須 板材厚度 + 0.2~0.3mm

-鏤空設計應與板厚對應,同時保留骨架強度以避免斷裂或變形。

無論您正在為品牌打造獨一無二的金屬書籤、徽章、吊飾,或是探索創作的下一個媒介,蝕刻技術都能為您的設計提供更高的精緻度與更多的可能性。從打樣到量產,本久團隊都能依您的圖面與需求,給予最實用的建議與製程支持,陪您一起把想法化為實體作品。

想了解您的設計是否適合蝕刻製程嗎?歡迎將圖稿或想法傳給我們,獲得免費初步建議與報價!

返回頂端